健康科普

双相情感障碍日
来源 : 黄山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4-03-29    浏览量:114

双相情感障碍是既有躁狂又有抑郁的心境障碍,自杀率高,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精准治疗与科学用药对双相障碍患者至关重要,可通过药物基因组学和治疗药物监测实现。双相障碍患者需接受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愉悦与失落、亢奋与沉重、躁狂与抑郁……这些在我们看来泾渭分明的词组却在交替演绎着属于“双相障碍”人的“双面人生”。

自2015年起,3月30日被定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由世界双相障碍协会和国际双相情感障碍基金会联合发起。旨在提升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传递科学的疾病知识及治疗理念、并提升诊疗水平。3月30日也是著名双相障碍患者梵高的生日,因此选定此日纪念。

1711700892857148.jpg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又被称为“躁郁症”(manic-depression)。顾名思义,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2004年,WHO 将双相障碍列为世界所有年龄段第 12 种最常见的中至重度致残性疾病,在美国其终生患病率为 4%。在我国,是6类严重精神障碍之一。根据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2019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双相障碍终身患病率为0.6%,12个月患病率为0.5%,这意味着我国至少有840多万双相障碍患者。


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即心境在“高峰”与“低谷”间波动。躁狂时,患者可能极度快乐或愤怒,睡眠减少,自信过度,思维跳跃,健谈且精力充沛,但也可能冲动鲁莽。随后,患者可能陷入抑郁,情绪压抑沮丧,体重减轻,食欲减少,疲劳失眠,或者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在沉思中构想自杀计划等。


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交替往复或不规则等多样形式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

更低的患病年龄,更高的自杀率

尽管抑郁症是世界各地的首要致残原因,但双相障碍的自杀率要比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高得多,居所有精神疾病之最,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共病率是双相障碍的主要特点。

据统计,双相障碍患者的年自杀率为(200~400)/100000,是正常人群自杀率的20~30倍,而纯粹的重度抑郁发作和混合发作状态在双相障碍中具有最高的自杀风险。双相障碍患者终生自杀未遂率是25%-50%,自杀死亡率是8%-19%。

双相障碍的患病时间偏低龄化,患者多在青年时期发病,此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矫正以及物理疗法等等。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段。

接受药物治疗时,患者可能会遭遇各种情况:无疗效无不良反应、有疗效伴有不良反应、疗效不明显但有不良反应、有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等情况。这是由于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药物存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的个体差异大,治疗指数小,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不少患者会因为有不良反而自行停药。


尽管总体上双相障碍的治疗方向一致,但针对不同亚型和患者个体化的特点与需求,需经过复杂的临床评估和治疗过程,才能制定出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精准治疗与科学用药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科学用药,精准治疗

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非常必要。我们可以通过药物基因组学(PGx)与治疗药物监测(TDM)项目结合来精准选择适用药物,把握用药剂量,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精准用药、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与用药安全。

PGx与TDM是两个对应的关系,药物基因组学在诊断之后给药之前,药物疗效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时做检测。TDM为给药之后(事后检测)吃到稳定的治疗量左右,测血药浓度。(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 罗霞,林小玲.双相障碍患者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华西医学,2021,36(11):1628-1633.

[2] 陈美英,张斌.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双相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循证依据[J].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4(4):207-211. DOI: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4.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