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世界睡眠日
来源 : 黄山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4-03-21    浏览量:316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人人共享”。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因此,关注并解决睡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现代人会越睡越少?长期失眠会对健康造成哪些不良影响?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难点在哪?何种程度的失眠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下文就大众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

为什么现代人会越睡越少

  日前,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整体睡眠质量欠佳,平均在零点后入睡,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平均睡眠时长6.75小时,平均清醒次数1.4次。

  现代人睡眠时间越来越少,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如此,这主要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回答。

  环境因素:人体通过光线对内在生物钟进行调控,保持自己昼夜节律和自然界24小时的明暗周期节律一致。随着现代化工业发展,人工照明大大延迟了夜间作息时间,改变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的作息规律。

  心理因素:现代人承受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压力容易带来焦虑,尤其是内源性焦虑。肝阳上亢、过度思虑、心神不宁等皆可增加对睡眠内源性唤醒的刺激,引起失眠。

  时间因素:倒班工作、轮班工作、跨时差飞行以及各种原因的熬夜不睡,包括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都会引起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生理因素:现代神经生物学研究认为,进食可以通过神经肽Y调节内源性生物钟。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寐不安”,睡前饥饿或过饱,或有抽烟、喝咖啡、喝茶等行为,以及在过度疲劳、过度兴奋、日间休息过多等状态下均易失眠。

  很多人认为睡够8小时就是健康的睡眠状态,这种理论有一定科学依据,但也并非绝对。

  一方面,睡眠时长有很强的个体差异,这是由人体内在的内稳态调节决定的。就像每个人的胃口不一样,有人吃得多,有人吃得少,总体来说,在一个区间范围内都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睡眠的需要量也不尽相同。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在16小时至17小时;婴幼儿睡眠时间在10小时以上;青少年睡眠时间在8小时至9小时;成人睡眠时间在7小时至8小时;而老年人睡眠时间在6.5小时至7小时。随着年龄增加,深睡眠减少,浅睡眠比例增加。

长期失眠会对健康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对于睡眠来说,质量与时间两者同等重要。随着现代睡眠医学的发展,睡眠被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

  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由浅入深,分成N1期至N3期,其中N3期即慢波睡眠期,对于体力和脑力的恢复非常重要;快速眼动睡眠期(又称为梦眠),眼球会出现快速运动并伴随着丰富的梦境,这一时期对于记忆巩固和情绪平复非常重要。

  因此,优质的睡眠不仅需要足够的睡眠时长,也需要有好的睡眠质量。对个体而言,拥有足量的慢波睡眠和优质梦眠,既是非常重要的生理需要,也是非常美妙的身体体验。

  那么,长期失眠会对健康造成哪些不良影响?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睡眠不足的影响也各有不同。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充足的睡眠对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健全,以及性格的养成至关重要,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对于成年人,睡眠不足会显著影响其体力和脑力的恢复,进而影响工作状态和情绪状态;对于老年人,睡眠不足会影响其脑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加重衰老,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短期、偶尔的睡眠不足,可以通过后续的补偿睡眠恢复各项生理功能,但慢性、长期的睡眠不足影响非常大。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通过对小鼠进行慢性睡眠剥夺,可以制造出痴呆小鼠模型。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也已证实,长期睡眠不足会显著增加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发生。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难点在哪

  虽然不少人都存在睡眠问题亟待医疗帮助,但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依旧存在不少难题。

■意识不足错失良机

  大部分人不重视偶尔的失眠或睡眠不足,比如因“最近要考试了、明天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出现情绪波动。当失眠发生时,总是寄希望于自己战胜失眠,而不是寻求专业诊疗,从而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期。

  要知道,寄希望于自己战胜失眠往往是导致失眠慢性化的心理机制。失眠刚发生时即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称为短期失眠,此时是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最佳干预时期,可以防止其转变为慢性失眠;而错过这一时期,常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药物来治疗。

■用药随意依从性差

  很多人睡不好觉,便自行服用安眠药,对药物治疗很是随意,没有规范治疗的习惯,用药依从性差。

  安眠药推荐按需服药,但很多患者服药随心所欲,如半夜睡不着自行加量服药、安眠药和酒精同服等,从而导致晨起困难、头晕乏力,一整天没有精气神。还有一部分患者,一旦发现药物治疗失效,就立即停药,骤然停药又易引发整夜不睡、甚至精神崩溃等药物戒断不良反应。

■选择错误助眠方法

  不少人会选择错误的助眠方法,比如晚上喝酒。酒精可以促进入睡,但带来的麻烦也很多。

首先,酒精会直接伤害神经,长期饮酒不仅对肝脏不好,还可能诱发酒精性脑病。其次,酒精助眠有剂量依赖性,睡到后半夜,体内酒精浓度下降,会引起易醒、早醒等问题,而在临床上酒精依赖性失眠的治疗更为困难。

■专业治疗普及不高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目前在国内普及率并不高,多数医生不会,患者也不了解,因此,实施的依从性较差。这不仅有患者的问题,也有医疗资源的问题。

  目前,线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医生少,收费高;通常需要连续6周、每周抽出半天时间进行治疗,对患者来说较难坚持;还有不少线上远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软件,但治疗缺乏个体化、针对性,也没有情感联系,患者很难坚持。

  说到底,治疗失眠最困难的地方,还是大众对睡眠的不重视。睡眠问题,既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若想解决需内外合力。

何种程度的失眠需要寻求医生帮助

  一旦发生失眠,应尽快调整作息,如持续2周至3周仍无法缓解,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现在很多医院都设有睡眠中心,接受专科医生的诊断、评估与治疗是最为妥当的。

  随着失眠药物的大量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和依赖性的问题也在逐渐凸显。不同药物服用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和依赖程度也不尽相同,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尽可能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包括是否合并其他系统的疾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从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比如,考虑到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短期失眠的老年患者,建议使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长期失眠的老年患者,建议按需服药。失眠合并情绪障碍的患者,应进行焦虑、抑郁相关量表评估,建议联合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总的来说,镇静催眠类药物应按需服用,不能按患者的主观意愿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情绪调节类药物,需长期足量、足疗程服用,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否则会带来症状的反弹。

  每个人都希望能睡个好觉,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的睡眠。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爱护睡眠。既不要恐惧睡眠,担心失眠带来的种种身体不适,也不要将睡眠当作敌人,认为“我一定要控制睡眠”,适度关注睡眠,切忌过度焦虑。(来源:网络)

文:吴惠涓(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睡眠医学中心主任)